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凯发官网首页

北大导师

姚洋

    电话:010-62753103
    邮件:yyao@nsd.pku.edu.cn
教授综述

1964年生于西安。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获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经济50人成员。获2008、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浦山国际经济学奖(2008年、2010年)、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08年);被评为2006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和2017年北京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政治经济学和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经济评论》、《美国政治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制度与效率-和诺斯对话》(新版《制度与经济增长:与新制度经济学对话》)、《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中英文版)、《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意义》,并与…

1964年生于西安。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获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经济50人成员。获2008、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浦山国际经济学奖(2008年、2010年)、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08年);被评为2006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和2017年北京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政治经济学和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经济评论》、《美国政治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制度与效率-和诺斯对话》(新版《制度与经济增长:与新制度经济学对话》)、《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中英文版)、《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意义》,并与他人合著《制度经济学三人谈》、《我们的时代》、《良治:儒家文化的启示》(待刊)以及ownership transformation in china等著作,出版文集 china and the west: a pragmatic confucian’s view、《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穿行于书斋和现实之间》和《经济的常识:中国经济的变与不变》,主编《转轨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和平等》和《中国经济学四十年》,与他人合编《中国2049》、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growth、《中国新叙事》和《中国发展经济学》(待刊)等;在《读书》、《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杂志和报纸发表上百篇通俗性文章和评论,并在foreign affairs、financial times和china daily 等英文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文章,是 project syndicate专栏作家。

现任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
教授的课程

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演化博弈和制度分析等

研究领域
新政治经济学和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教育背景

学士,北京大学地理系,1986。
专业:经济地理
论文:《宁夏南部缺碘病的地理成因》

硕士,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1989。
专业:发展经济学;导师:林毅夫
论文:《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理论与现实》

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1996。
专业:发展经济学;导师:michael r. carter
论文:《关于中国农村市场与制度缺陷及其后果的三篇论文》

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2年11月至2024年1月。
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10年1月至今。
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08年10月-2012年11月。
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年11月-2010年1月。
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管理委员会,2006年11月至2011年4月。
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2年8月至今。
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
讲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

访问教授,日本名古屋爱知大学,2012年7月。
访问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2012年1月-3月。
国际访问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商学院,2011年9月-2012年1月。
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2009年1月至3月。
访问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
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2003年7月-10月。
访问教授,日本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2年4月至6月。
访问副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2000年1月至5月。
职员,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变压器厂,1989年8月至1991年8月。


咨询
2005年4月18-20日:亚洲私营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特邀演讲,亚洲开发银行,马尼拉。
2004年9月27日:中小企业和就业的关系,世界银行研究局。
2004年9月9日:中小企业、就业及其限制因素,世界银行和发改委。
2004年6月22日:wto之后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世界银行研究局。
2004年5月10日-14日:浙江和四川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比较,特邀演讲,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
2003年11月1日-12月23日:中国中小企业和就业的现状分析,世界银行研究局。
2003年10月15日:中国就业问题研讨会,北京;特邀演讲,世界银行研究局。
2003年9月14-16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圣彼得堡,俄国;特邀演讲,世界银行研究局。
2003年3月- 6月:四川中小企业运营环境分析,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
2003年2月26-28日:技术选择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斯里兰卡;特邀演讲,世界银行研究局。
2002年3月 - 6月:四川企业运营环境调查,国际金融公司。
2002年2月26-28日: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对越南的启示,河内,越南;特邀演讲,联合国发展署。
2001年4月13-14日:国家经贸委十个试点城市座谈会,成都;特邀演讲,国际金融公司。
1996年5月 - 7月:长话、市话捆绑式销售的作用,at&t。

荣誉

richard von weizsäcker fellow, robert bosch foundation, 2013年7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3月。
第二届(2010)浦山奖,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11年3月。
2010年教育部后期出版资助重大项目。
2010年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2010年(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2009年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
2009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著作一等奖,第二届(2008)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张培刚基金会,2008年12月。
最高奖,第一届(2008)浦山奖,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08年11月。
《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中国青年领袖,2008年5月。
北京大学第十五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07年6月。
gdn第8届年会“reforms, public services and poverty” 一等奖(和沈艳合作),2007年1月15日,北京。
fellow, india-china institute, the new school, 2006-2008.
第二届“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2006年。
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2006年。
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06年。
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优秀奖,2005年。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
北京大学第八届文科优秀著作二等奖,2002年9月。
北京市2001-05年度“跨世纪百人工程”。
北京大学2001年度岗松奖教金,2001年4月。
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年9月。
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赴美交流奖学金,2000年1月-5月。
世界银行robert mcnamara研究奖学金,2000-2001。
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奖学金,教育部,2000-2002。
归国奖学金,福特基金会,1997-1998。
gamma sigma delta,世界农业荣誉协会,1995。
meo奖学金, 威斯康星大学,1995年春季。
孙逸仙中西部奖学金,1995年。
五四科学论文奖,北京大学,1985。

学术论文

中文学术文章

姚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中华文明的构建”,《文化纵横》,2021年第6期:49-59页。

姚洋、秦子忠:“儒家自由主义辨析”,《文史哲》,2021年第3期:70-85页。

姚洋、席天扬、李力行等:“选拔、培养和激励——来自ccer官员数据库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20年,vol. 19, no. 3: 1017 – 1040页。

游五岳、姚洋:“女性的政治地位与出生人口性别比——基于1950—2000年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申广军、姚洋、钟宁桦:“民营企业融资难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

姚洋、秦子忠:“中国务实主义及其儒家哲学基础”,《文史哲》,2019年第5期:69-79页。

姚洋:“中国经济学的本土话语构建”,《文史哲》,2019年第1期:13-19页。

姚洋:“中国务实主义传统的儒家哲学基础”,“中国话语专题”,《开放时代》,2019年第1期:80-83页。

刘亚琳、茅锐、姚洋:“结构转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经济学季刊》,2018,vol. 17, no.2: 609-632页。

姚洋:“中国经济成就的政治经济学原因”,《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1期:1-10页。

姚洋、秦子忠:“人性的差异性和儒家政治结构”,《开放时代》,2017年第6期:146-165页。(《文史哲》和《中华读书报》2017年人文十大学术热点)

姚洋:“美丽的烦恼:如何用好我国的巨额储蓄?”《新金融评论》,2017年第4期。

姚洋:“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与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37-40页。

姚洋:“作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帕累托改进”,《学术月刊》,2016年第10期:44-54页。

姚洋、邹静娴:“经济增长差异、生命周期假说和‘配置之谜’”,《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51-65页。

姚洋:“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赶超”,《经济导刊》,2016年第3期:30-35页。

姚洋:“中国能否避免‘日本综合征’”,《开放导报》,2015年第6期:13-21页。

申广军、龚雅娴、姚洋:“金融发展与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金融研究》,2015年第3期:131-145页。

姚洋、崔静远:“中国人力资本测算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1期:70-78页。

吴鸾莺、李力行、姚洋:“农业税费改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第7期:48-60页。

郭云南、姚洋、jeromy foltz:“宗族网络与村庄收入分配”,《管理世界》,2014年第1期:1-17页。

姚洋:“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科学》,2013年第6期:23-25页。

田巍、余淼杰、姚洋、周羿:“ 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87-99页。

姚洋、柳庆刚:“经济增长差异和外部失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115-124页。

“中国2020”课题组:“2020:中国在世界的定位”,《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9-43页(执笔人)。

王雪珂、姚洋:“两国相对生产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经验检验”,《世界经济》,2013年第6期:18-35页。

姚洋、张牧扬,“官员绩效与竞争竞标赛”,《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137-150页。

茅锐、徐建炜、姚洋:“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23-37页。(获2012年度最佳论文奖)

柳庆刚、姚洋,“地方政府竞争与结构失衡”,《世界经济》,2012年第12期:3-22页。

王敏、姚洋,“从改革金融体系入手治理经济结构失衡”,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2012年(8)号,总902号。

郭云南、姚洋、jeremy foltz,“正式与非正式权威、问责与平滑消费:来自中国村庄的经验数据”,《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67-78页。

姚洋,“生产型政府”,《理论学刊》,2011年第8期。

贺大兴、姚洋,“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4-17页。

姚洋,“威权政府还是中性政府”,《二十一世纪》,2010年10月号:97-100页。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世界经济》,2010年第3期:1-30页。(头篇文章)

姚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7-18页。(头篇文章)

姚洋、于淼杰,“劳动力、人口和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1-13页。

姚洋,“中性政府:对转型期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解释”,《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5-13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9年第10期转载。)获《经济评论》创刊三十周年优秀论文奖。

王泽填、姚洋,“结构转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世界经济》,2009年第4期:38-49页。第二届(2010)浦山奖。

贺大兴、姚洋,“平等与中性政府:对中国三十年经济增长的一个解释”,《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第1期:103-120页。

王泽填、姚洋,“人民币均衡汇率估计”,《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22-36页。

姚洋,“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绿叶》,也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14-20页。

姚洋、钟宁桦,“工会是否提高了工人的福利?- 来自12个城市的证据”,《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5期:5-29页。(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会工作》2009年第1期转载:52-71页。)

姚洋,“意识形态和制度变迁:以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为例”,《江海学刊》,2008年第5期:78-86页。

杨汝岱、姚洋,“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29-41页。

姚洋,“中性政府与中国的经济奇迹”,《二十一世纪评论》,2008年第6期:15-25页。

姚洋、郑东雅,“重工业和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26-40页。

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67-82页。获2008年浦山奖最高奖、2008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姚洋、章林峰,“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分析”,《世界经济》,2008年第3期:3-11页。

姚洋、高印朝,“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金融论坛》,2007年第5期:3-8页。

姚洋,“政府转型和农村社区重建”,《二十一世纪评论》,2007年第2期。

姚洋、郑东雅,“外部性和重工业发展”,《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3-19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8期转载(首篇文章)。

姚洋,“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观的转变”,《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140-146页。

甘犁、徐立新、姚洋,“村庄治理、融资和消费保险:来自8省49村的经验证据”,《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2期:2-13页。

黄玲文、姚洋,“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来自11个城市的证据”,《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57-69页。

王书娜、姚洋,“基层民主和村庄治理――来自8省48村的证据”,《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21-130页。

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71-80页。

姚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建――中国农村发展观的两大范式转变”,《二十一世纪评论》。

姚洋、高梦滔,“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惠及穷人”,《中国社会政策》,2006年,225-247页。

杨汝岱、姚洋,“有限赶超和大国经济发展”,《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7-8月号,16-19页。

沈艳、姚洋,“村庄选举和收入分配-来自8省48村的证据”,《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97-105页。

孙昂、姚洋,“劳动力的大病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中国农村的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第1期,26-36页。

高梦滔、甘犁、徐立新、姚洋,“健康风险冲击下的农户收入能力与村级民主”,《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1期,21-32页。

高梦滔、姚洋,“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估计”,《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15-25页。

姚洋,“泛利性国家”,《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6辑,第1-10页。

宋立刚、姚洋,“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17-31页。

郭凯、姚洋,“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因:对五个假说的检验”,《世界经济》,2004年12月号,总第316期,3-13页。

姚洋,“以市场替代农民的公共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vol. 43(5): 40-41页。

michael carter、姚洋,“工业化、土地市场和农业投资”,《经济学季刊》,2004年,vol. 3 (4): 983-1002页。

高梦滔、姚洋,“性别、生命周期与家庭内部健康投资”,《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第115-125页。

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42-55页。

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第27-33页。

姚洋,“集体决策中的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经济学季刊》,2003年,vol. 2 (3): 679-700页。

姚洋,“政治过程和有效制度变迁”, 《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vol. 1 (1): 第1-16页。

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第71-79页。

李菁、林毅夫、姚洋,“信贷约束、土地和不发达地区农户子女教育投资”,《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6期,第10-26页。

姚洋,“对惩罚婚外情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季刊》,2002年,vol. 1 (4): 977-984页。

容昭、盛来运、姚洋,“中国农村耐用消费品需求研究”,《经济学季刊》,2002年,vol. 1 (3): 589-602页。

杨雷、姚洋,“石器时代的规则”,《经济学季刊》,2002年,vol. 1 (3): 654-670页。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效率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第13-19页。

姚洋,“自由可以这样来追求”,《经济学季刊》,2001年,vol. 1 (1): 207-217页。

王春华、姚洋,“农地配置与农村劳动力外出”,《农村经济文稿》,2001年第1期,第54-59页。

姚洋,“社会排斥和经济歧视:东部农村地区移民的现状调查”,《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 第32-42页。

姚洋,“发达地区村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2期,第10-20页。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号,第19-26页。

赖平耀、姚洋,“沟通与交易”,《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第43-48页。

姚洋,“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2期,第11-19页。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第54-65页。

姚洋、支兆华,“政府角色定位与企业改制的成败”,《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第3-10页。

姚洋,“劳动力市场缺陷与土地市场的活动”, 《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2期,第16-27页。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与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第29-35页。

姚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农业绩效”,《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6期,第1-10页。(获第二届“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

姚洋,“小农与效率”,《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12月号,第140-144页。

英文匿名审稿论文

martinez-bravo, monica, gerard padró-i-miquel, nancy qian and yang yao. “the rise and fall of local elections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wang, zhaoguang, yang yao and junni zhang. “the competence-loyalty tradeoff in china’s political selec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une 2022, 50(2):2369-393.

yao, yang. “the new cold war: america’s new approach to sino-american relations.” 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 2021, 3(1): 20-33.

foltz, jeremy, yunnan guo, and yang yao. “lineage networks, urban migr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20, volume 48, issue 2: 465-482.

li, jingheng, tianyang xi, and yang yao. “empowering knowledge: political leaders, educ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20, volume 61: 101823.

mao, rui, yang yao, and jingxian zou. “productivity growth, fixed exchange rates, and export-led growth.”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9, vol. 56: 101311.

xi, tianyang, yang yao, and muyang zhang. “capability and opportunism: evidence from city officials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8, 46: 1046-1061.

yao, yang, and wuyue you.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gender gaps of education in china: 1950-1990.” world development, 2018, 106: 220-237.

yao, yang. “an anatomy of the chinese selectocracy.”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8, 11(3): 228-242.

su, dan, and yang yao. “manufacturing as the key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for middle-income economies.”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 2017, 22(1): 47-70.

yao, yang. “will china be able to avoid the japan syndrome?”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2016, 24(5): 98-121.

mao, rui, and yang yao.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s, real undervalu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5, 07(2).

hong, hao, jianfeng ding, and yang yao. “individual social welfare preferenc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2015, 57: 89-97.

yao, yang, and muyang zhang. “subnational leaders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15, 20: 405-436.

tan, zhibo, shang-jin wei, and yang yao. “financial structure, corporate savings and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5, 54: 142-167.

xu, yiqing, and yang yao. “informal institutions, collective action, and public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15, 109(2): 371-391.

li, xin, and yang yao. “.”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4, 7(2):221-236.

zhang, jing, li gan, lixin xu and yang yao. “health shocks, village elections, and household incom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4, vol. 30: 155-168.

li, xin, and yang yao. “asia-pacific integration and within a broade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4, 7(2): 221-236.

yao, yang, and ninghua zhong. “unions and workers' welfare in chinese firm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13, vol. 31, no.3: 633-667.

gan, li, lixin colin xu, and yang yao. 2012. "risk sharing and local elec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villag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20(3): 521-547.

yang, xi, and yang yao.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2, vol. 74, no.3: 397-424.

mao, rui, and yang yao. “structural change in an open economy.”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12, vol. 17, no. 1: 29-56.

knight, john,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productivity and polic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1, vol. 73, no.6: 719-721.

chen, binkai, and yang yao. “the cursed virtue: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al investment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ese provinces.”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1, vol. 73, no. 6:856-877.

yao, y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xport-led growth and its double transition of demographic change and industrialization.” asian economic papers, summer 2011, vol. 10, no. 2: 52-76.

yao, yang. “a chinese way of democratizatio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ptember 2010,vol. 8, no. 2: 330-345.

yao, yang, and ke zhang. “has china passe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a structural estimation based on provincial data.”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0, vol. 3, no. 2: 155-162.

huang, lingwen, and yang yao. “impacts of privatization on employ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2010, vol. 8, no. 2: 133-156.

sun, ang, and yang yao. “health shocks and children’s school attainments in rural chin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0, vol. 29, no. 3: 375-382.

yao, yang and miaojie yu. “labour, demography, and the export-oriented growth model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vol. 5, december 2009: 61-78.

yang, rudai, yang yao, and ye zhang.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its upgrading in china’s exports.”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09, vol. 2, no. 1: 55-71.

yao, yang, and linda yueh.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china.” world development, 2009, vol. 37, no. 4: 753-762.

lu, susan feng, and yang yao. “the effectiveness of law,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 economy of financial repression:evidence from china.” world development, 2009, vol. 37, no. 4: 763-777.

shen, yan, and yang yao. “does grassroots democracy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in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8, vol. 92, issues 10, 11: 2182-2198.

yao, yang, and dongya zheng. “external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industries.” frontier of economics inchina, 2007, 2(4): 467-489.

wang, shuna and yang yao. “grassroots democracy and local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ruralchina.”world development, 2007, vol. 29, no. 10: 1635-1649.

yao, yang. “village elections, accountabilit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ural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6, vol. 14, no. 6: 20-38.

bromley, daniel and yang yao. “understanding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re there lesson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world economics, april–june 2006, 7(2): 73-96.

gao, mengtao, and yang yao. “gender gaps in access to healthcare in rural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6, vol. 55(1): 87-107.

garnaut, ross, ligang song, and yang yao.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inchina.”china journal, january 2006, issue 55: 35-66.

song, ligang and yang yao. “impacts of restructuring on firm performance in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january 2006.

yao, yang. “chinese privatization: causes and outcomes.” china &world economy, 2005, vol. 13(1): 66-80.

guo, kai and yang yao. “causes of privatization inchina: testing several hypothes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2005, vol. 13(2): 211-238 (lead paper).

yao, yang. “land tenure choice in chinese villages: the rational versus the political model.” land economics, 2004, 80(4): 477-488 (lead paper).

yao, yang. “political process and efficient institutional change.”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2004, 160(3): 439-453.

rong, zhao and yang yao.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and the demand for electric appliances in rural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3, 14(2): 131-141.

carter, michael and yang yao. “local versus global tests of separability i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s: 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effect of land transfer right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 84(3): 702-715.

li, jing and yang yao. “egalitarian land distribution and labor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 land reform, land settlement and cooperatives, fao, 2002(1): 80-91.

wang, yueping and yang yao. “market reform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enterprises in china.”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vol. 18(2002), nos. 1-3: 197-211.

yao, ya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lease market in rural china.” land economics, 2000, vol. 76(2): 252-266.

yao, yang. “rural industry and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in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 vol. 59: 463-496.

shanwen gao and yang yao.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ly optimal outcomes in the process of dissolving public enterprises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10 (1), spring 1999: 41-58.

deininger, k., b. davis, y. yao, and p. olinto. “land markets and land reform under multiple market imperfec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8, vol. 80 (5): 1160-1160.

liu, shouying, michael carter, and yang yao. “dimensions and diversity of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 dilemmas on the road to further reform.” world development. 1998, vol 26(10): 1789-1806.

非匿名审稿英文论文

yao, yang. “treating lesson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seriously.” book review for turnaround by peter henry, forthcoming,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yao, yang. “beijing consensus or washington consensus: what explains china’s economic success?”development outreach, april 2011: 26-30.

yao, yang. book review for productivity, effe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y yanrui wu. the china journal, 63 (january 2010): 227-228.

yao, yang. “establishing a chinese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38, no. 1 (fall 2006): 15-51.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by david kelly)

yao, yang. “introduction to examiningchina– social justice and reality in the transitional era.”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 38, no. 1 (fall 2006): 60-67.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by david kelly)

yao, yang. book review for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by carl riskin, zhao renwei, and li shi. journal of asian business, 2005, vol. 21 (1): 75-76.

yao, yang. "building support for policy change by improving governance inchina: the case of shunde." transition newsletter, 2002, vol. 12(2): 13-15.

carter, michael and yang yao. "specialization without regret --- transfer right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investment in an industrializing economy."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202, october 1999.

著作

姚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姚洋:《穿行于现实与书斋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he-mou wu and yang yao (editors).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growth, london: routledge, 2010.
姚洋:《作为制度创新过程的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2008年12月。英文版:economic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gale asia/cengage learning, 2009.获年北京市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姚洋、高梦滔(主编):《健康、村庄治理和农村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获2009年教育部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editors),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scientific, 2006.
黄平、姚洋、韩毓海:《我们的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
顾昕、高梦滔、姚洋:《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
林毅夫、姚洋(主编):《中国的奇迹: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garnaut, ross, ligang song, stoyan tenev, and yang yao. ownership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he world bank, 2005.
汪丁丁、韦森、姚洋:《制度经济学三人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著作一等奖,2008年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姚洋(主编):《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姚洋:《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刘一皋、王晓毅、姚洋:《村庄内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ross garnaut, ligang song, yang yao and xiaolu wang,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 canberra: asia pacific press, 2001.
姚洋(校者):《充分理由》(daniel bromley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赖平耀、姚洋、邢予青(译者):《民主制度的经济理论》(anthony downs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姚洋(校者):《博弈与信息》(eric rasmuse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姚洋(校者):《博弈论》(tirole and fudenberg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