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mba学生大使系列】葛姗姗:做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追梦人,从做好一件事开始 -凯发官网首页

mba新闻

【北大国发院mba学生大使系列】葛姗姗:做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追梦人,从做好一件事开始


北大国发院mba学生大使介绍:葛姗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9级北大-ucl mba项目在职班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情报学专业硕士。13年中大型高端制造企业管理、市场和人才培养经验,历任国内最大航天研究院总部综合策划主管、某机器人集团市场总监兼企业家学院常务副院长。曾作为主要策划人和副主编,出版行业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

从中国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到新兴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从航天型号任务综合策划到机器人市场分析和新产品规划,从运载火箭大规模组批投产到机器人密度首次突破世界平均水平……我在中国新兴科技产业一线,经历并见证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一个个历史性的时刻,坚信并感受着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的力量。


拥抱创新:喜欢做从0到1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期间经历过不少岗位,从研究所比较边缘的科技服务,到研究所核心的情报研究,再到院本部军品计划部门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当时的自己是所在研究所调入院本部的第一位女性,后来也成为研究院建院以来主动放弃岗位和干部身份,离职“下海”的第一位女性。 
在研究院本部五年的工作时间,我亲历了从科技服务工作者到大型国企科研生产主管角色的转变。面对高强度密度发射任务对现有管理能力的挑战,那时自己牵头建立了院型号科研生产管理评估体系,并推动和促进了一系列的推广实践,获得了院管理创新一等奖。此后,我又不断接手了新的工作,当国家新的增值税制度出台时,我主动学习研究,指导全院各单位申报和享受国家政策,后来还因此获得了院经营管理突出贡献奖。
但当所有工作变得轻车熟路之后,我逐渐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曲线增速在放缓,于是主动寻求岗位调动希望能去基层科研一线学习,补足自身对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缺失,但由于一些限制原因这一请求最终没能实现。与此同时,研究院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研究院工作稳定,但当时的岗位已经缺乏挑战性,缺少了可以不断成长的充实感。恰逢此时,我收到了来自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的工作邀请,当时的hrg还仅仅是一家只有100人的小型创业公司。对于喜欢挑战从0到1工作的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希望能在这个新兴行业,做自己喜欢做的、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事情,帮助公司在产业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找到发展方向。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和纠结,我听从了内心的选择,接受了邀请正式“下海”了。

转换赛道之后,我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当然,这也是自己非常向往的——我喜欢拥抱变化与创新。当前,机器人行业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和机器人应用密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行业市场信息零散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加入公司的第一年内,我带领团队完成了近30个调研项目,两年后对集团品牌市场业务进行了系统规划。随后升任市场总监,并牵头组建了hrg旗下繁星企业家学院,为集团生态圈内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创业项目孵化和后备骨干培养提供助力。


选择mba: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蓄力


毕业后工作的十余年,也是所学知识技能不断被淘汰的十余年,这个时候怎样能让自己不落后?我迫切地感知到,我需要充电、再启动,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向更优秀的人看齐,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和思考未来,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蓄力。
陈春花教授曾经说,一次只做一件事,做你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步步为营,个个击破,长此以往,方得始终。选择读mba,给自己两年半的时间,系统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补足自己在商科教育中的不足,是我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

要想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平台很重要。北大国发院bimba这样一个兼蓄并包的国际化平台,无疑会带给我们更加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来自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安排的职业发展导师,可能来自于班主任老师转发的企业内部定向招聘消息,也可能来自你身边的同学。此外,更加打动我的是这所商学院的价值观。这里不是一所教你如何赚更多钱的商学院,这里教的是着眼全球、胸怀天下、报国情怀、责任担当,教的是如何利用科学知识,做一个不仅要跟得上时代发展、还要立志于推动行业发展的人。
从去年9月份开学到现在,我们的课业十分紧张,要花很多时间做小组作业、讨论案例和做个人作业。同时,我还选修了宫玉振教授别具特色的“丝路领导力”敦煌现地教学课、曾国藩领导力等选修课;也会抽出时间去听各类精彩的讲座,包括张维迎教授的《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的过去与未来》讲座、日本河田信教授的《丰田管理精髓及对中国企业的启迪》跨文化领导力论坛;还蹭过本科经济学双学位的课,看过大礼堂的音乐剧……重新以学生的身份,在这样美丽的校园度过两年半的光阴,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友情,更是一份内心的宁静、充实、愉悦与成长。

最大收获:开拓视野和对自己的反思


bimba系统化的课程安排,让我有机会向中英两国顶尖学府的教授和不同行业的同学们学习,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有机会从不同视角、不同行业去看问题,学习到跨文化、跨行业的经验,获得对问题的更深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我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的职业背景也很多元化。有英国来的律师,有四大的咨询师,有知名外企的hr,有名校海归的投资人,有互联网公司的cto,有ai养猪创业的博士。大家有着不同的成长和工作经历,在课内外交谈分享,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跨行业的思想碰撞,这种体验十分有意思、有收获。此外,班级同学自发组织了很多期“圆桌会议”。印象最深的是关于hr的一期,那天我们上了一天的课程后晚上八点开始讲座,一直讲到了十点多,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大家真的都太拼了,而且每个人的思路和角度都不一样,十分助于我们的视野开拓。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宫玉振教授的现地课程,当时随行记者曾问我,这是一门没有学分的课程,为什么你还要选择?我说,我希望能实地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一东西方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瑰宝的魅力,另外我更希望能在宫老师的指引下,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在这门课程中,我从不同维度系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河西走廊战略纵深的重要性,我感受到了汉唐和明清战略与战术、发展与稳定的不同国策对于大国领导力和时代命运的影响,学习到了开放、自信、进取的丝路精神,明晰了“一带一路”发展脉搏和我们自身的历史使命。
对我而言,mba学习最大的收获,除了开拓视野以外,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为我们讲授全球领导力课程的杨壮教授在课程一开始就抛给我们“灵魂三问”: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打算放弃什么?我们之所以“中年纠结”,就是缺乏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整个mba学习生涯,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沉淀自我的过程,能够不断的自我反省,想清楚并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对于人生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人生的幸福感多数不是来自目标的达成,而来自于每天醒来,能够朝着清晰的目标扎实努力、不断成长;每天睡时,内心能够收获一份踏实与坦荡。

杨壮教授全球领导力课堂中


关于未来:做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追梦人


在国发院,很多课程都融入了大数据的方法,教我们用数据的思维分析做决策。这些与工作紧密贴合的课程,不断充实着我们的知识储备,帮助我们为未来做好准备,无论是从事to c( to customer即对消费者)行业或者是to b(to business即对商家)行业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有alan老师的会计课程深入浅出,对于报表的分析,对未来部门、公司的现状分析都更加清晰。
我做事情的风格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我认为,做事没有务实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冲劲干劲,人就会发飘,再好的想法也不可能落地、产生实效。对于未来,我的发展计划是从做好一件事开始。概括来说,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新技术,做好一件事(市场研究),做好一个人(职业经理人),坚定走下去(科技创新产业报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梦想。
我觉得“航天”留给我的遗产——就是企业使命中“追求卓越”这四个字,对我影响很大。我的短期目标是结合mba所学,重点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将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机器人等新兴科技产业市场研究中,帮助企业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中期目标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应用新的科学与技术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长期而言,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组建或加入一支有着共同愿景、价值观和国际化视野的团队,利用科技创新,切实有效地帮助一群人,推动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并为之奋斗终生,做一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贡献的人。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