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京晶:中国消费者信心在2023年下半年回升,持续回升需要收入保障和关注年轻人 -凯发官网首页

mba新闻

马京晶:中国消费者信心在2023年下半年回升,持续回升需要收入保障和关注年轻人


题记: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自2018年起推出“mba讲坛”系列活动,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进行分享和互动,帮助新时代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前沿科技和商业模式,了解新商业情境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造共享价值的最佳实践,从而帮助未来商业领袖提升解决企业管理和实践问题的能力。2024年1月6日,北大国发院mba讲坛邀请到北大国发院管理学长聘副教授、bimba商学院副院长、北大女性领导力中心主任马京晶教授跟大家分享中国消费者信心的现状。本文根据马京晶教授的演讲整理。

什么是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cci),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的指标,主要由当期满意指数和未来预期指数构成。国际上已有诸如密歇根指数和谘商会指数等成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但是,鉴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性,这些指数体系无法全面而系统地刻画中国消费者信心现状。基于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通过全国范围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和大数据舆情分析,了解消费者对总体经济发展和多个重要消费领域的满意程度和未来预期,进而反映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和消费情况,实现跨地区、跨人口、跨时间的对比,辅助各级政府、企业等经济主体决策。

中国当前的消费者信心是怎样的?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一个标准化后的指标,我们需要在对比中去分析。如图显示,从2019年至今,中国消费者的一年期信心是高于当期满意度的,五年期信心是高于一年期信心的,这个说明普遍来讲,大家认为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2020年疫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消费者当期满意度和一年期信心显著下降,但又很快回升,到2021年7月消费者当期满意度和信心甚至超过疫情前。2023年第二季度的当期满意度和信心再次出现下降,但令人欣慰的是,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当期满意度、一年期和五年期信心持续回升。

中国当前的分领域消费者信心是怎样的呢?
总体来讲,2023年下半年各个领域的消费信心均出现回升,但各个领域的回升幅度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信心在住房、医疗、教育、食品、旅游、日常娱乐、购物等领域都持续回升。住房领域的预期消费信心是最低的。

 

中国当前的消费者信心在人群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是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看,消费信心回升最快的是45以上人群,年轻人的消费信心在大部分领域还没有恢复。具体来看,住房领域消费者信心45-54岁,55岁及以上人群恢复最快,中收入群体恢复最快;教育领域同样看到45-54岁,55岁及以上人群恢复最快,本科及以上恢复更快;医疗保健基本上是年龄越大恢复越快且预期消费也越高;日常娱乐,我们发现年轻人在其他领域消费信心下降的时候日常娱乐消费并不下降,而年纪大的群体在2023年二季度日常娱乐领域消费信心下降非常明显,但三四季度又有显著的回升。

消费者对总体经济的预期是怎样的呢?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我在分析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时候也发现,消费信心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对自己工作、收入和对中国总体经济的信心的影响。在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度量中,我们把消费者对中国总体经济和自己工作和收入的信心整合为一个指标,见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一综合指标的满意度在过去两个季度有持续的回升,对这一指标的未来预期也趋于平稳,虽然还没有明显的上升。

中国消费者幸福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要定义幸福是什么。因为我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我最关心的并不是消费了多少钱,而是消费者的满意与幸福。这个问题在我的研究中是分两个维度来度量的: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认知维度,我度量了消费者觉得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想达到的目标达到了没有;情感维度,我度量了他们每天感受的喜怒哀乐,度量的是情绪幸福感,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出,过去几年,大家对自己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比较稳定的,情绪幸福感虽然有波动,但目前的情绪幸福感已经在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特别是24岁以下群体的幸福感在2023年显著下降。

消费者信心的持续回升需要收入保障和关注年轻人
已有研究显示消费者信心对宏观经济指标具有预测作用,比如gdp、失业率、通胀率和各领域消费支出。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各个领域的消费者信心已经持续两季度回升,我当然希望接下来还会持续上升,但持续的上升是基于对收入和就业的信心的。中国的消费者跟美国的消费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中国人是更加预防导向的(prevention focused), 而不是促进导向的(promotion focused), 如果收入和工作没有保障,消费是很难持续刺激出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提升微观主体信心。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信心回升势头,持续采取更有效的经济促进措施,稳就业、促增收。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人群之间差异很大,年轻人群体在大多数领域的消费信心还没有恢复,幸福感较低,需要更大力度的支持。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