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和发掘职场幸福感—人力资本俱乐部活动之三 -凯发官网首页

人力资源

关注和发掘职场幸福感—人力资本俱乐部活动之三


相关附件:
  • 致福轩
  •  

    文/ 梁珺

    4月16日,bimba(bimba)第三次人力资本俱乐部系列活动成功在朗润园致福轩教室举行。亚源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bimba职业发展教练lance tanaka先生,带领mba学生和来自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高层管理者进行了一场关于对职场幸福感议题的讨论。活动由bimba院长杨壮教授主持。 

    lance关于幸福感的探讨从三个问题切入。“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生活美满?”听众纷纷举手;再问“有多少人希望自己事业成功?”还是满场举手,当第三个问题被抛出“多少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一码事?”几个人举手表示赞同,大多数则轻轻皱眉,表情略显迟疑地或思考或与邻桌小声交流。lance随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眼里,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是一致的。 

    为什么觉得不快乐?是幸福模型出了问题 

    lance引用了一项调查数据说85%的香港人反映自己不快乐,他自己也常听人抱怨生活不幸福,而其中很多都是身居高位且收入不菲的职业经理人,“我们至少可以判断,幸福跟收入和资产没有直接关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觉得自己不幸福呢?lance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幸福模型出了问题。一位发表过相关幸福感著作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srikumar rao也提到过“我们的幸福模型有缺陷”。 

    这个缺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lance给出了他这么多年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首先,我们的幸福模型是以得到某种东西为导向的,这种东西可能是一款限量版皮包,可能是一辆高级豪车,也可能是一份高昂的薪水……但是无论是什么,但凡能得到便能失去,如果幸福感的来源易来又易去,那么经常感到不高兴便是常有的事。 

    其次,我们的幸福模型导致我们通常只关注到取得结果的时间点,而不是整个过程。试想,用三百六十四天的熬夜加班换来年底那一天的高薪和分红,在得到结果的时间点上一定是幸福的,但随即,由持久的不幸福感和转瞬即逝的幸福感所带来的不平衡也就油然而生。 

    第三,我们的幸福模型还让我们不满足。没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拥有足够多的钱,足够美满的家庭,足够多的幸福感。当他们想要更多,达到了还想要更多,永远不“足够”,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受到幸福了。 

    什么是幸福感?这个多维度概念来源于内心 

    lance建议到场的嘉宾千万不要单纯用金钱、社会地位或者其他某一个维度来衡量幸福感,它应该是一个简单却多元的概念:可以来自你的朋友和你的家庭,也可以是你的能量,愿景和社会对你的认可度……。在他眼里,当今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往往把人们引向一个歧途,用钱来衡量,用净值来说话。“金钱本身并没有任何错,但如果你只用它来评判幸福感,我敢保证你不会幸福。”lance掷地有声地告诉在座各位,幸福感来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跟其他任何人都不同,也没有必要去跟其他人作比较。他说,亚洲人的文化使他们喜欢跟别人作比较,邻居买了一辆新车,同事赚钱比自己多,这些大可不去在意,关注和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就好。 

    怎样才能感到幸福?做真心热爱的工作 

    “人的一生中最多的时间在做什么?”听众席中开始小声讨论,lance接下去,“不是你的兴趣爱好,甚至不是睡觉,是你的工作。”malcolm forbes说,人生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尝试去做自己最热爱的工作,lance的观点与之完全一致,这也是在活动伊始他提出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是一回事的原因。在成功担任跨国企业高管职务多年之后,lance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毅然退休开始自己的创业,那年他已经45岁。他发掘自己最真实的需求和愿望,然后跟随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始全新的尝试:做演讲,帮助别人,努力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今天,当lance站在这个讲台上,当他终于如愿以偿并且心满意足,他衷心希望台下的听众能比他更早领悟到这个道理,开始他们新的职业旅程,而不用等到45岁。 

    优化强项vs.修补弱项?极致发挥强项让人卓尔不群 

    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在出生前就被植入,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然有理,但lance认为,在精力有限的前提下,重点应该放在优化强项上。多数时候,弱点无法转化成优点,而只能通过一定的努力来达到普通水平。如果你想做的不只是一个普通人,就应该把让自己的弱项不弱的精力用来让自己的强项更强,从而变得杰出。关于这一点,来自企业的高管olivia也做了分享。一个国家乒乓球队的朋友告诉她,在重大赛事开始前的两个月,所有选手都会全力投入到他们的强项练习上,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高水平的对手,如果自己没有杀手锏,就没有战胜对手的实力和可能。 

    如何发掘自身优势?试试lance独创的优势发现法 

    有句经典广告语这样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不必要求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做得好,因为无论什么,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谓优势,是跟自己比,“当你发现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比做另一些事情的时候做得好,做得快,那就是你的优势。”lance如是说,并跟大家分享了自我发现的独门秘方,帮助大家用20天发掘自身优势:每天把自己发现的优势用笔记录下来,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哪怕是唱歌比别人好听,数学题比别人算得快等等。不带任何判断,写得越具体越好,并且坚持每天如此。20天之后,做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自然地,优势就会浮出水面。 

    lance分享的“20天优势发现法”引起了在座听众的浓厚兴趣。看到他列出的满满几张个人优势记录,大家一边读一边会心微笑。“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让人感觉有激情、冲劲十足;“别人爱跟我聊天,给我讲故事”,这种亲和力给工作沟通带来极大便利;“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每天都有机会去尝试和锻炼影响、启发别人的方法和能力……原来,很多看似显而易见的特点正是助你成就事业的优势所在。大家纷纷表示,愿意从今天起坚持每天记下自己的特点,也许二十天后能有所收获:全面地了解自己,发现那些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的优势。

    杨壮教授随后进行点评和分享,他认为只有将个人的理想,性格和能力优势结合起来的工作才能带来幸福感。“喜欢你的工作,做你喜欢的工作!”这是他对在场所有嘉宾的期望和祝福。杨壮教授还推荐了几本有关幸福感的书籍,包括《你的幸福可以测量》和《破解幸福密码》,希望帮助大家尽快找到自己理想的事业路径。 

    lance声情并茂的演讲、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观点让在座听众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其中,中间不乏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问题,lance耐心给予解答,听众收获颇丰。 

    问: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各种细微处都完美的工作?

    答:世界上没有100%让人满意的工作,只有基本让人满意的工作。即使是我自己,这是我所钟爱的事业,完全基于自己的选择,但是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我不喜欢出差,但这份工作需要我经常出差,我没法改变它,只能尽我的努力减少它的频率。很多人都常抱怨自己的工作,其实让他们不满意的只是很小的一个点,只要我们发现这个关键点,做一些改变,情况就会大不同。我曾经帮助过一个麦肯锡的咨询师,她抱怨说频繁出差让她抓狂,可是深入聊天后,我们发现她并不是受不了出差,只是讨厌星期天晚上与家人告别,毁掉了她的整个周末。后来我们跟客户商量让她改为周一早上去那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我们一定要拨开现象看本质,发现根本的问题然后去做出改变。 

    问:年轻时追逐金钱名利,然后慢慢发掘自己真正的需求,这是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答:人们常说,最好的学习手段是自己去经历。但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是从别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并不需要每次都自己去犯错,去认识错误再改正。这样才能让自己少走弯路。我在45岁的时候才认识到发掘自己真正的需求,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重要性,现在我把经验分享给大家,你们就可以从我的经验中去学习和提高,这难道不是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好方法吗? 

    问:管理学中所说的木桶原理跟加强自己的优势的观点相违背,您怎么看?

    答: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侧重点却略有不同。我说的“加强优势”重在个人发展角度。你认为你的缺点可能变成你的优点吗?我们不否认这种可能性,但是几率并不大;更可能发生的事情是,经过你的努力锻炼和弥补,你的缺点变得不再是缺点,已经到达了一个平均水平,而你却只能成为一个平均水平的普通的人。如果你不甘愿只做一个普通人,如果你面对的竞争对手实力强劲,那么请把精力花在强化你的优势上,你才有可能战胜他,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至于木桶原则,跟我们说铁链会从最细的地方开始断是一个意思,它通常指的是团队合作层面。团队中成员间互相弥补合作,恰恰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弱势就用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这样整个团队的实力也会共同增强。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