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教书匠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emba14级班委根据不同课程,邀请相关领域的同学专家,奉献出彼此“独门绝技”,遂有系列活动——“小小教书匠”。内容提要 本次我们送上的是2015年4月11日由李晔同学主讲的《外资生物制药企业在华生存策略》。
生物药品在中国跟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制药主要通过蛋白质、糖来代谢,与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相似,因此相比传统小分子药品,生物制药对人体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近几年,一些疾病的治疗药物,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其中非常有效的药物都已经变成生物药品。因此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并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李晔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集团——德国默克集团的政府事务高级总监,将结合自己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丰富经历,以及对于默克集团来中国发展的观察和体会,为大家对外资生物制药企业在华生存战略作一探讨。
一、过去二十年外资生物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整个大环境的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外资企业在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整个大环境的发展。一是中国gdp的增长。李晔认为,今年即使在新常态下每年以百分之七的速度增长,对于成熟市场的国家来说,也是惊人的数字。外资企业的药品,例如阿司匹林,在中国销售增长最快的地方,如一些中西部城市,每年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二百的增长速度,这得益于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水平的增长。以前人们收入中的更大比重用来买车买房,将来更多收入可能花费在医疗、医药上,尤其是好药、生物药品上,这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改革。国家近几年在相关方面的政策改革都已经明确列入十二五规划或未来的规划中,生物医药会是十三五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生物医药行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在百分之十七左右,高于房地产或者一般服务性产业。
二、近几年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障碍和挑战发生改变 尽管过去二十年欣欣向荣,但是李晔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近几年日子不太好过,面临着新的障碍和政策倾向性的改变。根据美国商会今年3月份刚刚发布的对一百多个在中国发展的美资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结果,这些企业面临的主要的挑战因素在近几年发生改变。第一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九十年代,企业在中国的人力成本比韩国、香港低很多,而现如今人力成本可能已经超过韩国,逐渐接近日本这样的国家。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非常惊人。第二是政策与法规从中央到地方的不一致。李晔指出,对于现在的药品招标准入制度,北京和浙江、山东等地的解读和准入的分类不一致,导致很多公司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去关注药品招标制度中央和地方的不一致,或加入药品准入制度的讨论。第三是缺乏合格员工。例如台湾、香港地区的秘书或者助理人员,更多地是一些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年龄在35至40之间的员工。而在大陆,类似的行政助理人员,一般由年龄在二十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担任,这些员工在经验和所需培训上,在整体成熟度上,和其它国家相差很多。第四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匮乏。目前大部分外资企业ceo为东南亚地区或国外空降而来,均是一些在国外有很多工作经验的人士。李晔表示她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化的ceo能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第五是保护主义思维对产品准入的阻碍。比如公司在一些地区招标准入时,会常常听到当地医政医管人员表示不能接受德国企业在本地市场占有百分之八十的份额。对此李晔认为,准入与否,市场力量应起到主导作用,需看医生和患者是否欢迎这些效果良好、价格适中的药品,而不应由行政审批或主导官员的保护意识来决定市场的准入。
另外,李晔特别指出,对于研发密集型企业,最重要的准入门槛的限制是药品上市的时间。这在中国需要5年时间,而在发达国家只要几个月。其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的父母要用到一个比较有效的国外的药品,需要等8年的时间,而这个药在台湾、香港只需要两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李晔也表示,希望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能使自己操作的流程更简明、更高效。另外一个限制是,针对外资企业的执法活动越来越多。比如工商局对外资企业有很多例行公事的检查,对外资企业的销售的范围的认定,以及能够向医生推销的主要内容,也有严格规定。
三、外资生物制药企业在中国发展离不开环境,医疗体制改革是利好消息 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是否健全的衡量,主要通过几个维度衡量:1、对健康状况的改善。比如遵照出生婴儿的健康水平、孕产妇的健康水平、婴儿出生缺陷等指标。2、医疗的效率性。是否能以最短的时间得到完整的治疗。3、医保的公平性。出生在安徽与出生在上海,所得到的医保水平是否一致?美国、日本,是公认的医疗的公平性排名比较靠前的国家。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医保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医疗保障的公平性仍有差距。4、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记录。例如病人在某医院进行了乳腺癌的前期检查,医院应该主动记录下来,并有责任根据记录在后续的某个时间提醒病人作相关检查。5、县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数量和医务能力。衡量一个国家的健康和医疗水准,应该比较的不是大医院,而是县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人们平日就诊大多选择自己居住附近的医院,那里的医疗水平与人们的健康更息息相关。6、社区医院实行零差价的基本药目录。大部分药物都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比如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前列腺的药物,这样的药物在社区医院的利润应该是零,社区医院不应该以利润为驱动力,临床用药唯一的考虑依据应是药物的有效性。 在十年当中,全国的十三亿人都用上了医保药物,这是中国做到的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相比发达国家,在中国看病目前依旧享有快捷高效,通过网上预约可能一个星期甚至三天就可以就诊,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已经能和国际接轨。今年预计工信部、科技部等在十三五的产业规划中,将把生物制药企业列为重点发展企业,也是未来的七大重要产业之一。北大国发院的林毅夫、李玲、周其仁教授,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对整个生物制药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
四、外资制药企业在华发展的优势及战略重点 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虽然有准入的困难,人员的困难,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政策越来越复杂等诸多挑战,然而在中国的发展仍具有优势:一是研发实力。对大多数外资企业来说,研发是重要工作。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研发的科技人员在医学杂志上发表重要论文的有百分之七十是华裔,因此在中国发展将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二是高端药品专利。比如胰岛素制剂、疫苗、高端的癌肿、aids等领域,大多数专利被外资企业巨头把持。李晔也表示,她希望在十三五期间能看到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能有一些独享的专利,专利是重要的资产,中国拥有更多专利对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药品价格也将是一个重要的制衡因素。三是专利期后仍能独享市场。专利期后也有很强的生命力是药品这一行业的一个特殊之处。李晔举了拜耳公司阿司匹林的例子,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上市时间已有一百年,但销售额依旧保持在几亿人民币,虽然国内水杨酸钠的生产企业和仿造企业有九十多家,然而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依旧占有绝对优势,没有哪个市场能像药品市场拥有这么长时间的销售生命力。 那么,外资企业发展战略有以下几个重点:1、全额收购或控股中国本土医药企业。例如2008年,拜耳公司收购中国的启东盖天力药业。2、与中国企业组建合资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是外资企业孜孜以求的发展机遇。3、研发向中国转移。在上海张江等开发区随时可以遇到以上一些重量级公司的科技人员,他们十年以前出国到美国、英国,现在重新回到中国,成为企业的学术带头人。目前也有更多人力资本已经在中国等待机会加盟中国企业。4、与中国开展单产品合作。若不能与中国当地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那就与中国企业进行单产品的合作。5、专注原研药。外资企业要接地气,克服水土不服,迅速本地化。
最后李晔以德国默克公司为例,分享了她对德国默克集团来中国发展的一些观察和体会。默克集团成立于三百年前法兰克福的一个小镇,一个叫默克的家族发现了一种山茶花提取的治疗风湿的草本药,从一个药店做到今天,传承了十三代,经历了一战、二战、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最近一次默克董事会访华,是在博鳌亚洲论坛,他们开始谈论如何将3d应用于制作医疗仪器。到今天为止,默克家族依旧掌握着默克集团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在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或地区有自己的生意。默克家族非常注重选择专业领域,一旦选择会非常坚持。它现在的主要药物领域是辅助生殖生育领域,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做试管辅助生殖生育,都会遇到这个家族的产品。除了医药,它还涉及化工,也在收购美国一些分析仪器类公司。这家企业在八十年前进入中国,非常注重国家地区的政策制定,非常注重投资的谨慎性,它的投资分阶段进行,只有达到某一临床的成功率后才会追加后续投资。
交流会的最后,李晔收到了国发院为她制作的海报以及全班同学的签名,她也表示默克公司是国发院的战略凯发官网首页的合作伙伴,受益于国发院,她希望公司后续有更多员工来到国发院接受培训!交流会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