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跨学科系列讲座(四)——冯克利:时间意识与政治行为 -凯发官网首页

政治/制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跨学科系列讲座(四)——冯克利:时间意识与政治行为


文/张珣

 

 2009年4月25日晚7点,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人文与社会”系列跨学科讲座第四讲在二教203教室拉开帷幕。来自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冯克利教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时间意识与政治行为”这一问题。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冯克利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院,现任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曾担任过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是国内公认一流水准的翻译家。自90年代以来对于学术思想的传播有突破性的杰出贡献,在公共思想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思想史。

  讲座开始,冯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时间观念。印度人的时间观念不紧迫,在他们的意识中,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所以是一种周而复始,进而循环的时间观念。这样的时间观念导致人将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这一个过程变成微不足道尘埃的瞬间,所以印度人认为人这一生想改变世界是不可能的。希腊人的时间观念则与此不同。不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注重永恒不变,他们喜欢去探究“相”,“型”这些认识世界本质性的东西,而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在谈到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时,冯克利教授指出,中国人喜欢用重大的事件来计年。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变迁的时候,就需要重起年号,将皇帝即位记为元年。中国人也有一种循环的观念,但这与印度是不同的。中国人循环观很大程度上和人的参与变化有关系,我们循环的过程中比较短暂,这给人参与时间的变化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念的介绍,冯教授总结道,时间其实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自然时间或者叫做客观时间,这种时间是人们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动而建立的一套划分时间的制度。它是根据地球和日月天体周期来规定的。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与人的意志没有关系。第二种则是主观时间,这种时间意识不同会导致人的行为方式和感情都发生变化,与人的意志直接挂钩。而冯教授便是希望与同学们探讨这种主观的时间意识与政治行为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并且他指出这种时间意识是一种公共时间意识。也就是说是一种与如何安排公共生活的有关时间概念,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共同体在理解和参与制度化生活时采用的一个时间框架。

  随后冯教授与同学们探讨了毛泽东的执政风格。他指出一个赋予时间价值非常高的人会在同样的时间内做一些别人不想做或者做不到的事。冯教授认为毛泽东的时间观念是只顾当下,而这种没有未来意识的时间观念可能是导致毛泽东持比较激进的治国方略的原因之一。同时冯教授认为毛泽东的时间观念中也缺少对于历史的关注,这一是因为他是唯意识的,相信人定胜天,二也是受到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进步观的莫大影响。正是因为毛的这种力求在今生今世建立业绩,既不管过去也不管未来的时间意识,所以试图用这种激进式的改造社会的做法,便随着他的死亡而偃旗息鼓。

  在谈到制度经济学家奥尔森的经济模型时,冯克利教授指出这反映了他的时间观念是关切未来的。但是他的缺陷是缺乏对于过去的关注。由此冯克利教授引出了波考克兼顾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框架。波考克指出公共时间意识可以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即一个特定的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需要某种时间观念与某种历史哲学的配合,他是由人们所采用的关于自身历史的形象和模式构成的。更为重要的是,政治行为不但发生了时间,而人们所形成的特定的时间框架会通过作用和人们的意识塑造他的思想。波考克还认为,在考察一个社会时间意识的时候,可以从连续性和变异性两个角度来考虑,如果着眼于连续性,人们会维持这些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的正道性,把它的权威传递给后生。如果在时间上着眼于变异性,会看到不那么制度化的东西,它们会表现在各种各样的政治价值上,成为对一个社会政治变革的挑战,这种挑战可能是发生在制度之内也可能发生之外,这种情况下不能仅仅要求制度维持自身正道性的传递,还要有对变异性因素做出回应的能力。

  综合以上的分析,冯克利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有利的制度形成改变时间历史,既不像毛泽东那么关注当下,也不像奥尔森那样只关注未来,而是要兼顾当下、现在和未来,这才能构成历史时间框架和历史哲学。这里所说的历史哲学并非绝对的意识,而是指我们如何看待过去发生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未来发展的质量,正如一位美国的思想家所说,“如果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是短暂而贫乏的,那么我们对未来的看法也是这样”。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伯克和联邦党人完备的时间意识。

  最后,冯克利教授将时间观念与宪政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历史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非常有利于宪政建立的时刻。可以称之为时间窗口,一般而言这种时间窗口都表现为一些重大的政治危机。而能不能抓到时间窗口,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治家妥善处理时间意识上的智慧。实际上也反映了一种时间意识与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冯教授将宪法比作保险,认为宪法就是在健全的时间历史中的产物,它是历史经验的智慧和对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评估结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便是宪法既维护既有的正当权利又防范未来风险的基本功能。冯教授认为当前我们的宪法能不能达到这个作用、该怎样达到还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冯克利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接下来将有更多的知名学者登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跨学科系列讲座的讲台,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学术盛宴。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