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吴敏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金秋十月,作为欧洲考察第一站的代表,我们一行24人前往德国和罗马尼亚进行实地考察。十月的欧洲美丽而迷人,秀丽的景色、多元的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征,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欧盟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内外动因。
但是,这个十月也是不平静的十月,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在欧洲大地上肆虐。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对欧洲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渐露端倪。在金融危机冲击,欧元区15国和欧盟27国经济08年将进入衰退。
为防止金融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蔓延,欧盟各国都不断推出经济复兴措施和计划,或者寻求外部援助。在德国,政府修改了《破产法》,使因金融危机出现账面亏损的企业不必立即申请破产;政府批准5000亿欧元救市方案,帮助德国金融业抗御金融危机;政府通过复兴信贷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或提供信贷担保,防止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
罗马尼亚虽然暂时没有具体的刺激经济复苏方案,但是希望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提供的经济援助来刺激经济回暖。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欧盟也将推出全面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主要是一系列短期措施,包括:帮助救济欧洲家庭,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和团结,保证欧盟现行法律和全球治理允许下的灵活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反观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重要的成员,在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中国同样也感受到了冲击。但相对而言,我们还处于最有利的位置,能承受这场冲击,通过财政、货币政策保证中国的经济在全球不利的环境下继续保持高速成长。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大国、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资本流域最大的受惠国。过去中国一直是外资直接投资,但近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长期的高储蓄率、大量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已经转变为资本剩余国家。所以,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市场输出的机会、投资的机会。从投资的环境和时机来说,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具有吸引力。因为全球流动性干枯、信用紧缩,国际上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企业因此被兼并收购,即便是管理好、盈利稳健的公司,资产价格也在大幅缩水,估值水平到达历史最低,辅以人民币不断升值,大量的海外投资机会展现在中国面前。尤其对资本比较雄厚,流动性比较充足的机构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会。
但是,中国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走出去”并不完全乐观,因为一直以来“海外并购成功率低和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以中国过去五年在德国进行的并购案例来看,2/3的交易在中途结束,成功案例中,只有20%运作比较稳定,80%不太好。并购两年后运作良好的比例有所增加,但50%的公司依然是运作不好,还有20%岌岌可危,这说明中国公司在并购中的情况并不是很好。
因此,在鼓励中国企业走向欧洲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提醒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对欧盟有全面了解,尤其是在文化、历史、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不断推动,才促成欧洲的一体化、欧盟的出现。
对中国企业而言,走国际化道路是必然趋势,但是在国际化进程中不能无而战。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前,是否应认真思考如下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国际化?走出国门、海外经营与企业的短期、长期战略目标相符吗?国际化的战略、文化、组织和人才准备做好了吗?是否对海外经营做了详尽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在国内市场有无独特优势吗?这种优势在海外市场竞争中能否延续?企业能否充分把握海外市场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技术等重要环境特征?是否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是否有符合国际准则治理结构和凯发官网首页的文化?企业的管理者是否有能力整合海外经营带来的管理、组织、人员和文化冲突?
总之,目前的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时机,但是如何将可能的机会转化为成功的并购投资,还需要企业建立明确的并购战略,认真评估并购的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加以有效实施,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控制能力。唯有此,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才有可能成功,以欧洲市场为平台,成长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注:本文节选自此次赴欧盟游学课程第一组同学的集体作品,小组成员包括:傅珊珊、傅善平、李蓉、卢明、沈钧、吴敏文、于忠兰。)
分享到: